查看原文
其他

9.9万的国产人形机器人,性能炸裂业界!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错刀 Author 祥燎

第4227期三川汇文化产业

点上方蓝字「三川汇文化产业」关注并星标


前几天,一台国产人形机器人——宇树科技的G1,率先开卖了。不光卖出了9.9万元的地板价,关键是性能表现同样炸裂:一双手能耍金箍棒、开可乐、砸核桃、颠锅,还会焊接这样的精细活。最能体现运动能力和稳定性的后空翻、鲤鱼打挺,宇树的机器人做起来也易如反掌。一些网友甚至评价宇树是下一个大疆。如今,这家年轻公司凭借创新和技术实力,正逐步改变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格局。


作者 | 祥燎

编审 | 时光

编辑 | 时光

来源 | 金错刀(ID:ijincuodao)




继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明珠被中国一颗颗摘下后,一些新兴科技也被国人一天天祛魅。


这一次,轮到了人形机器人


过去谈起人形机器人,普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率是两个画面。


要么是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,轻松完成跑酷、空翻、空手道等高难度动作。



要么是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,似乎已经有能力进厂打工了。



然而现实是,波士顿动力被三次卖身,其Atlas机器人还没商业化就已经宣布退役;特斯拉机器人至今未对外销售,即便未来把价格打下来,大概也要2万美元。


反倒是前几天,一台国产人形机器人——宇树科技的G1,率先开卖了。



不光卖出了9.9万元的地板价,关键是性能表现同样炸裂。


一双手能耍金箍棒、开可乐、砸核桃、颠锅,还会焊接这样的精细活。



最能体现运动能力和稳定性的后空翻、鲤鱼打挺,宇树的机器人做起来也易如反掌。



为了更好地展示稳定性,宇树机器人还经常会被粗暴对待……



更早之前,宇树则是靠四足机器人(机器狗)发家,登上过央视春晚、北京冬奥会、杭州亚运会、美国超级碗等,表演和工作起来比人还靠谱。



一些网友甚至评价:宇树是下一个大疆



一个2016年才成立的小公司,凭什么呢?


一、90后草根学霸:想做人,先做狗


比起同行,宇树创始人王兴兴创业前的履历很不起眼。


他的同行基本都是在海内外名校深造过的天之骄子,比如过去华为的“天才少年”、创办了智元机器人的稚晖君,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。


△稚晖君


王兴兴本科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,研究生就读于上海大学,平平无奇。


“我从小是被教育体系打压的人,学习上没有任何成就感。”王兴兴说。他的英语一直很差,背不住单词,高中三年只及格过三次,本科期间只考过了四级,考研时也是英语成绩拉胯导致被调剂到了上海大学。


如果不是动手能力强,他的信心就快被磨没了。


上大学前,因为成绩不突出,王兴兴还有些自卑。大学期间,开始专攻一个领域后,他才发现:其他名校天才,不过如此。


别的机器人贵到和普通人绝缘,但他可以把机器人做到论斤卖。


2009年的寒假,他制作的第一台双足机器人,成本只要200元。



在2013年至2015年的研究生阶段,他再次独自一人,从底层电机驱动板、整机机械结构到整机运动控制算法,开发出一款四足机器人XDog,开创了全球低成本高性能足式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,只花了一两万元。


拿着XDog,他参加了一个机器人设计大赛,获得了二等奖和8万元的奖金,赚到第一桶金。



更重要的是,因为XDog,有人愿意投资他。


于是当时刚入职大疆不久的王兴兴毅然辞职,在杭州成立了宇树科技。


创立企业后,他放大了过去一穷二白的时候养成的优良传统:高性价比。


宇树的机器狗Go2,起售价9997元,最贵也只要2万多,比小米同年发布的CyberDog2还便宜。


这只消费级机器狗,能轻松完成倒立、空翻、跳舞等动作。



也能听懂语音指令,给主人拍照、跟随主人、捡垃圾等等,完全能当个机械宠物。



不过宇树机器狗的主要用途,并不是当个宠物。


杭州亚运会上,它能给工作人员运送铁饼和标枪。



工厂巡检时,它能24小时巡检,帮助工人实时检修大小故障。



火灾现场,它能代替消防员做侦查,利用搭载的双光云台与气体探测器,侦查火场温度、辐射热强度、有毒有害气体及障碍物情况等,把一手信息反馈给救援指挥中心。



此外,园区安防、公安、化学品采集、极端物流等场景,尤其是一些危险环境,都用上了机器狗。


甚至此前还有曝料,连美方在测试中也使用过宇树机器狗。



便宜好用,让宇树成为了机器狗出货量最多的公司。


由于“做狗”和“训狗”出色,宇树在今年春节前完成了B2轮融资,融资近10亿元。


二、提前实现马斯克画的饼,只需3个人


做了多年机器狗的宇树,一开始没想过要做人形机器人。


创业初期,王兴兴旗帜鲜明地反对做人形机器人。彼时的机器人,远不如机器狗实用。


但作为顺为资本的参投企业,王兴兴很懂得雷军的经营哲学:顺势而为。


在最近的一个采访里,他表示人形机器人就是现在的“势”。



去年,国内的人形机器人投融资事件激增至12起,占过去十年行业总投资的四分之一。


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前景,行业几乎都是乐观的看法。


今年2月,高盛将2035年全球机器人市场的规模预期上调至380亿美元,预计出货量将增长4倍,达到140万台。


马斯克之前也说过:“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甚至会远远超过汽车。”


其中有个原因是:人类世界里,各种环境和工具都被打造成了方便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模样,所以把机器人设计成人的样子、拥有人的运动能力,机器人才会更通用。



决定做人形机器人之后,宇树的进展堪称神速。


去年2月立项,仅过了半年,宇树就发布了第一个原型产品。


更凡尔赛的是,王兴兴表示:“(当时)我们全职做这个事情的只有三个人,涉及到的人也就不到十个人。”


但看似只是个草台班子,出来的成果却吓了同行一跳。


在今年英伟达GPU技术大会的one more thing时间段,黄仁勋请上了10款人形机器人,其中就有宇树的H1。



上台的其他机器人全都大有来头,比如有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,还有OpenAI参投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,团队核心员工不少都是苹果、特斯拉等知名企业的前员工。


宇树的H1能一同上台,当然也不是吃素的。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一样能跑能跳,十分耐造。



突然给它来一脚打一拳,照样能稳稳站着。



最近发布的G1,除了会上文提到的花活,关节还能随意扭转,以及“缩骨”。



从“训狗”到“训人”,宇树为何总能当个显眼包?


首先,在机器人领域,人和狗的区别没那么大。不少技术和经验稍微调整后,直接就能拿来用,所以狗做得出色,做人也不会太差。


更值得说还是宇树一贯擅长的抠门功夫。


从创业开始,宇树就和主流反着来,走上了电力驱动的方式。


除了结构简单、驱动效率高,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低。




当时的主流是以波士顿动力为代表的液压驱动方式,动力强,表现力更好,所以经常上热搜。但液压驱动的成本太高,波士顿动力的液压机器人单台成本就要200万美元,迟迟难以商业化。


随着技术进步,如今电力驱动反倒成了大势所趋,液压驱动沦为旁门左道。


今年4月,波士顿动力也正式放弃研究多年的液压驱动路线,全面转型电力驱动。


△波士顿动力液压机器人“退役”的视频画面


还有个关键的省钱方法是:宇树自研了几乎每一个机械零部件和电路板,以及算法程序。


在设想宇树的未来时,王兴兴明确表示把大疆当做了参考,希望也能在细分行业做到非常领先的位置。


所以尽量自研背后,既为了省钱,也为了野心。


三、人形机器人爆发,有个大靠山


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成为下一个大疆,目前来看挑战很大。


不同于大疆的一枝独秀,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厮杀十分惨烈。


现在国内有十几家企业都推出了人形机器人,其中除了像宇树以及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这样的初创企业,也不乏小米、小鹏、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。



更劝退的是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和价格。


宇树的H1售价约65万元,小米的铁大成本就要六七十万元,注定和大多数人无缘。


如果不能大规模应用,做人形机器人无异于烧钱。


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”优必选,去年总收入10.56亿元,净亏损12.34亿元。从2020到2023三年时间,优必选一共亏了38.36亿元,毛利率也从44.7%下滑到31.5%。




但这些都不妨碍人形机器人的爆发。


当下看着没什么用的东西,放到未来未必没有价值。过去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、智能化,和这几年火热的AI、大模型,无不是从被质疑到普及,甚至到了让一些人离不开的地步。


王兴兴说,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,有点类似2016~2017年的四足机器人——商业化还在孕育中。



首先,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一直在降。


高盛在发布的《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》中提到,高规格机器人的物料成本从2022年约25万美元下降到2023年15万美元,而且电驱机器人的成本还有下降的空间。


其次,人形机器人会越来越实用。


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的开篇就写道:“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、智能手机、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。”


现在优必选的机器人已经去蔚来汽车工厂实习,参与了车辆门锁、安全带、前灯罩的质量检查等工作。



科幻片里的机器人管家,也并不遥远。



越来越实用,是因为人形机器人越来越智能。在这背后,它们有个大靠山:AI。


这也是液压机器人被淘汰的原因之一,它靠的是某个软件系统去构建认知能力,这类机器人基本只能干好一件事。而电驱机器人靠的却是AI平台,尤其是各类大模型,能帮助它们不断地自我学习,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和周围环境。


有了AI加持,王兴兴甚至认为:长期来看,所有事情都可以由人形机器人来干。


虽然太绝对的话,听着总仿佛有股画饼的意味,但历史又一次次告诉我们,在技术领域,想象力丰富一点绝不是什么坏事。


今天的脑洞,很可能就是未来的预演。




 加入私密社区 


 推荐阅读 


 主题阅读 

国家文旅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申报:5-10万元资金支持等你来拿
文物+科技!十三部门联合印发: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
博物馆防盗六种技术大揭秘:黑科技赋能文物保护


 推荐收听


 订阅关注 

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【三川汇文化产业】已运维4000多期(持续十多年,跨越4000多天),推送文化、旅游、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。【三川汇文化产业】始终秉承权威、专业、准确、及时、实用的特点,聚焦文化、旅游、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、发展思考,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,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,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、企事业单位负责人、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,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,是中共中央宣传部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文化和旅游部 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、国家电影局、国家新闻出版署、国家文物局、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,各地市政府,以及全国各文化、旅游、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。欢迎订阅关注!


交流/咨询/合作

请加主编微信号:7759813


点击下方【阅读原文】加入「三川汇文化产业」,这里,是你的舞台~


喜欢这篇吗?分享、点赞、在看,都安排上~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三川汇文化科技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